动态接触角测量仪能够通过观察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行为,精确测定接触角的变化,从而揭示表面特性及其与液体相互作用的本质。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介绍
动态接触角测量仪的正确使用步骤及其注意事项。

一、样品制备与处理
1、样品选择
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品类型,包括但不限于玻璃、金属、聚合物等不同材质的平面或曲面样品。确保样品表面平整、清洁,无油污、灰尘或其他污染物。对于粗糙度较高的样品,需特别注意其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,必要时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。
2、样品处理
使用适当的清洗剂(如乙醇、去离子水)对样品表面进行清洗,然后用氮气吹干或自然晾干。某些特殊样品可能需要进行等离子清洗或其他表面改性处理。
二、仪器校准与参数设置
1、校准过程
使用已知接触角的标准液体(如蒸馏水)对仪器进行校准,这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步骤。根据不同的检测技术(如静态接触角法、动态接触角法等),选择相应的校准曲线类型。定期进行校准验证,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。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和结果,便于后续追踪和管理。
2、参数设置
根据样品特性和预期分析目标调整仪器的各项参数,如滴定速度、液滴体积、照明条件等。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液滴形态和接触角的稳定性。利用内置软件优化参数组合,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。
三、测量与数据分析
1、启动测量
将准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,调整位置使其处于摄像头的视野范围内。使用注射器将适量标准液滴滴加到样品表面,启动测量程序。注意观察液滴在样品表面的行为,记录初始接触角值以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。对于动态接触角测量,还需记录前进角和后退角的变化。
2、数据解读
测量完成后,利用配套软件自动计算出样品的接触角值。仔细核对数据,排除异常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。如果发现数据偏离预期范围,重新检查样品处理过程或校准步骤,查找原因并修正。